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二战期间,因战争扩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剧膨胀,美火商因当时的武器制造工厂规模、技术、人员的限制未能满足“一切为了战争”。美国*部为此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分析当时企业:大多数管理是,即工头凭借经验管理,指挥生产,技术全在脑袋里面,而一个管理的人数很有限,产量当然有限,与战争需求量相距很远。于是,*部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原机械工厂的员工(如五金、工具、铸造工厂)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技术”*“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战争难题。战后,*部将该宝贵的“工艺文件化”经验进行总结、丰富,编制更周详的标准在全国工厂推广应用,并同样取得了满意效果。当时美国盛行文件风,后来,美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设备控制点与控制点的一致性
有些组织的设备部门为加强设备管理,针对重点设备设置控制点,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但凡列人过程控制点的设备一般均应列入设备控制点,而且应把过程控制中对设备的控制内容都列人设备控制点内。后者的控制内容当然还可根据设备管理的要求,增加有关内容,但必须包括过程控制点对设备的控制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过程质量控制的完整性。
控制点的分级管理问题
有些组织对控制点实行分级管理,将之分为总厂、分厂和车间三级管理,这样做是出于管理上的需要,由相应级别对控制点分别进行检查和考核。但无论哪一级控制点,均应按照控制点设置原则和控制要求、方法设置控制点控制因素,保证结果,检测结果,调整因素。它们之间的差别仅是由不同的级别进行考核,而不是要求的高低和内容粗细的不同。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至少三个月(部分特殊的行业至少要六个月以上)之后,就可以向ISO9000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1、认证申请书;iso9000认证机构向认证合格企业颁体系认证书,在相关网站进行公告,并同时上报认监委网站。
2、有效版本的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等);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较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参与。
3、企业简介、组织机构图、产品工艺流程。
iso9000:2015认证对绩效有哪些要求?
1. 要求确定绩效指标
2. 报告绩效是组织内部各层级的一项重要职责
3. 变更的目的是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
4. 工作人员应有绩效意识和能力
5. 形成和沟通绩效数据
6. 绩效评价
2015版标准“9 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单独构成的章节,更显示出2015版标准对于绩效的重视。“9.3 管理评审”条款给出了质量管理体系绩效信息所包括的趋势和信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