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应满足顾客和组织内部双方的需要和利益。
即对顾客而言,需要组织能具备交付期望的质量,并能持续保持该质量的能力;对组织而言,在经营上以适宜的成本,达到并保持所期望的质量。即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又保护组织的利益。
定期评价质量体系。
其目的是确保各项质量活动的实施及其结果符合计划安排,确保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时,必须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三个基本问题:
A、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程序是否恰当地形成文件?
B、过程是否被充分展开并按文件要求贯彻实施?
C、在提供预期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七、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组织的管理者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做好下面五件事:
A、确定质量方针。由负有执行职责的管理者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
B、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C、配备资源。包括财力、物力(其中包括人力)。
D、*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体系。
E、负责管理评审。达到确保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控制点上控制因素与控制结果的关系,有人认为,控制点的工作内唇就是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由过去的管“结果”转变为管“原因”。也有人认为,控制点上设置了控制图就达到了控制目的。这两种看法都不够全面。
在控制点上,要通过控制因素来保证结果(产品质量),为此要确定相应的控制项目及其标准(允许值)、检查间隔及执行者,以便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持其稳定性。但是,控制因素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例如:
①确定的控制项目,由于受到人的认识水平的限制,有时不见得能保证正确;
②控制项目是依靠人来执行的,而对人的控制常常没有可靠的保证;
③存在着外界变动因素的干扰。
所以,有时虽然似乎已经按规定控制了因素,但仍有可能出现失控现象。为防止出现此种情况,故一般在控制点上还应设置控制用图表。例如控制图、数据记录表、“三自三检”(即自检、自分、自作标记和自检、互检、专检)表、抽样检查记录等,利用这些图表所反映的结果来确认因素有无失控现象,监视因素的控制效果,一但发现失控,就可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控制点的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因素,保证结果;二是检测结果,控制因素。这两手都有了,才能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ISO9000标准的基本要求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单纯依靠检验只不过是从生产的产品中挑出合格的产品。这就不可能以成本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品。
一个组织所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应能满足组织规定的质量目标。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无论是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还是服务,所有的控制应针对减少、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这是ISO9000族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地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0族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当一个组织为了实施质量体系而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首要的是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应有哪些过程,然后分析每一个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
二、控制过程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初的识别市场需求到终满足要求的所有过程的控制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例如:
---控制市场调研和营销的质量,在准确地确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防止盲目开发而造成不适合市场需要而滞销,浪费人力、物力。---控制设计过程的质量。通过开展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活动,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防止因设计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质量先天性的不合格和缺陷,或者给以后的过程造成损失。
---控制采购的质量。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并控制其供货质量,确保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协作件等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使用不合格外购产品而影响成品质量。
---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确定并执行适宜的生产方法,使用适宜的设备,保持设备正常工作能力和所需的工作环境,控制影响质量的参数和人员技能,确保制造符合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品的生产。
---控制检验和试验。按质量计划和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防止不合格的外购产品投入生产,防止将不合格的工序产品转入下道工序,防止将不合格的成品交付给顾客。
---控制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在所有这些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产品,防止损坏和变质。
---控制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的质量,确保使用合格的检测手段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防止因检测手段不合格造成对产品质量不正确的判定。
---控制文件和资料,确保所有的场所使用的文件和资料都是现行有效的,防止使用过时或作废的文件,造成产品或质量体系要素的不合格。
---纠正和预防措施。当发生不合格(包括产品的或质量体系的)或顾客投诉时,即应查明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再发生。还应通过各种质量信息的分析,主动地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止问题的出现,从而改进产品的质量。
---全员培训,对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都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防止因知识或技能的不足,造成产品或质量体系的不合格。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至少三个月(部分特殊的行业至少要六个月以上)之后,就可以向ISO9000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1、认证申请书;iso9000认证机构向认证合格企业颁体系认证书,在相关网站进行公告,并同时上报认监委网站。
2、有效版本的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等);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较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参与。
3、企业简介、组织机构图、产品工艺流程。